2010年5月14日,我所召开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诊断试剂检验工作阶段总结暨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了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4个先进集体和30个先进个人。
卫生部部长陈竺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出席大会并分别作重要讲话。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党委书记、所长李云龙主持大会,副所长王军志作了题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诊断试剂检验工作阶段性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的报告,党委副书记丁丽霞宣读了表彰决定。
陈竺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个成绩是全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和全国药监系统同志们努力拼搏的结果。中检所作为我国最高水平的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在甲流防控工作,特别是在甲流疫苗研发和质量监督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竺在回顾防控工作,尤其是甲流疫苗的应急研发时,主要有以下4点应当充分肯定:第一,发挥了集中力量、团结协作的体制优势。在甲流疫苗的研制、生产、配送和使用各环节,药监部门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尽可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参与进来。中检所积极协调,调动了我国最优秀的检验检测工作者参与疫苗研发和质量监督工作。我国的药品监管体制经受住了考验,在应对重大疫情方面是高效的、有力的、可靠的。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第二,体现了依靠科学、尊重科学的可贵精神。中检所等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展示了高超的科技保障水平,为确保防控药械质量和安全,推动甲流疫苗全球率先上市、质量安全可靠,作出了突出贡献。始终依靠科学、尊重科学是我们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必须坚持的另一条基本经验。第三,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获得表彰的同志们只是这一大批人中的代表,他们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技术水平过硬、作风扎实、默默无闻的技术工作者。他们在甲流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经受的考验和锻炼,从中获取的宝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应急处置工作,为今后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考验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充分展示了技术储备的重大意义。虽然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研制出疫苗的参比品,但中检所的同志们利用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迅速建立起了替代方法和临时参考品,解决了疫苗研制的瓶颈问题,使我们的工作比其他国家提前了整整一个月。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中检所注重技术储备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更值得相关单位借鉴,值得加以推广。
邵明立指出,中检所作为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机构,在甲流疫苗研究和检测以及相关快速检测试剂测试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为甲流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有4个特点:一是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中检所为龙头的检验检测系统始终与党中央和国务院保持了高度一致,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国家局的各项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为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向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二是展示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中检所牢记使命、心系群众,依靠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储备迅速提出了临时替代方法并研制出临时对照品,这项创造性的应急科技攻关工作为我国甲流疫苗在全球率先上市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我国防控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保证了国庆节前国家收储任务的按时按质完成。三是高效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中检所能够顺利地完成疫苗的检验检测任务,还得益于高效而出色的组织工作。一方面,全所一盘棋,各部门紧紧围绕疫苗批签发和诊断试剂的研制等中心任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项复杂的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以科学严谨的精神,依靠、发动全国药检系统和其他科研机构专家共同研究。可以说,我国的甲流疫苗是举全系统之力,携众多英才,群策群力,集中攻关的典范;是组织运用科学家集体智慧的典范。四是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从甲流防控工作中中检所同志们身上展示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中,从你们对今后工作的态度中,有一种不断前进、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邵明立同时还提出了3点要求:第一,加强科研,提高水平。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应监管新需要,抓好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第二,完善机制,提高效率。不断完善应急检验、科研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使检验检测工作更加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努力创新,提高能力。充分发挥业务体系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业务干部管理能力建设,把检验检测业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而推动检验检测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国家局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甲流联防联控机制有关单位和专家等以及我所纪委书记张永华、副所长王云鹤出席了大会。(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供稿)


